水質分析儀表發展趨勢
市政行業市場需求,有較強的政策和行業標準依賴性,需求增長點主要來源于地方污水排放標準的深化和國家基礎建設投資。據環境保護部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有651個設市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占設市城市總數的99.1%,只有黑龍江省尚志、五常、密山、鐵力、海倫市,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等6個城市尚未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全國已有1341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占縣城總數的82.6%,市政水處理行業新建項目飽和趨勢愈加明顯。
不同于市政行業,工業行業更多地依賴于實體經濟運行環境。2014年,工業行業投資更多地關注于資源整合和淘汰落后產能方面,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外需萎縮等行業矛盾還未得到有效解決的同時,普遍存在工業企業利潤下滑現象,導致工業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和利潤下滑雙重壓力。受此影響,水質監測工業污染源行業新建項目和改造項目同時同比減少。
2014年改造項目市場需求增速放緩,主要因為宏觀信貸支持收縮,項目審批力度加強及企業利潤的下滑導致企業改造項目缺乏資金支持和改造意愿降低。
存量市場平穩,短期內很難有大幅波動。市場主流品牌水質分析儀表產品平均壽命為3-5年,備品備件市場需求穩定。
展望2015年水質分析儀表市場,在市政水務行業和工業污染源監測行業都有相應的市場亮點,在宏觀政策和工業項目有效需求的拉動下,水質分析儀表市場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在市政水務行業,南水北調沿線區域的水質分析要求、日益嚴格的城鎮污水處理要求和局部省市污水排放地方標準的不斷完善將推動水質分析儀表市場的復蘇。
2014年1月發布的《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明確指出:南水北調工程水質保障實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并強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水污染物排放單位,應當配套建設與其排放量相適應的治理設施;重點水污染物排放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安裝自動監測設備。
201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規定,鎮污水處理按照相關標準檢測進出水水質并向相關部門報送污水處理水質、主要污染物削減量信息,并加強監督水質檢測設施的建設,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限期整改。
此外,2014年局部省市在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管網的配套建設方面有多個新建項目建設,如山東省東營市于今年年初確定的119項環保重點工程項目中,水污染治理項目有50個,主要針對工業污水的治理和生活污水管網的配套建設,其目標為全市所有的鄉鎮都配套有污水處理廠,目前大部分項目已經水利推進。
在工業污染源檢測行業,亦有部分“擱淺”或新建的工業項目在今年順利開工,對于在線水質分析儀表市場的復蘇,又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其中化工和電力行業項目較為明顯。
在化工行業,主要以天然氣能源和煤化工項目為拉動在線水質分析儀表市場需求的細分領域,如“遷安九江LNG項目”、“國投新集能源22億方煤制氣新項目”、“伊泰200萬噸煤制油項目”、“襄礦泓通2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新疆新業甲醇項目”、“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浙江淮東20億方煤制氣項目”等一系列新開工或復工項目都在今年順利進行。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已有10個煤化工在建項目和3個煤化工項目處于可研階段。
在電力行業,以五大電力巨頭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為例,在今年1-9月份分別有6個、8個、19個、75個、11個項目獲核準,總計有119個電力項目新建,主要集中在云南、江蘇、四川等省份。
隨著市政水務領域相關宏觀政策和標準的陸續出臺和工業行業新建項目的不斷出現,2014年以致未來3到5年內,在線水質分析儀表市場將會有3%-5%的持續增長。